大橙子观察身边的文化

  中科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BY

TEACHER

中国海洋大学綦声波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能车竞赛中的文化元素漫谈

中国海洋大学綦声波

前言:本文以一名指导教师的角度去思索、去感受、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例,通过将创新活动贯穿于大学四年,建立了科技平台、人文平台和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创新、德育培养的一体化,使得智能车竞赛超越竞赛本身而成为一种智能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一个好的平台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激流瀑布,蝉吟虫唱,斗转星移,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我们各自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并倾力为之,才能把自己变成最好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多孩子把车当作玩具。大学生就是一群大孩子,智能车也算得上他们的一个高级玩具。实际上,那些循规蹈矩,会考试却无创造力的学生很难玩好智能车。凡是玩智能车玩得棒的学生,都是充满想象力,爱动手,甚至有些痴迷智能车的学生。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智能车竞赛参与者,未来会成为国家创新的主力军。

当前的智能车竞赛,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舞台,让他们公平参与竞争,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Ilovethisgame!Ienjoythisgame!不以获奖为唯一目的。获奖是努力后的必然结果,竞赛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能和学生们为共同兴趣走一遭,共同感受这种欣喜,分享他们的快乐、辛苦、纠结和泪水,老师会受到学生们的爱戴,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不求钱,富四方;不求名,名自扬!”

(二)竞赛需要口号

口号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一个可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一种纲领性的总结。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既然要搞智能车,那就搞个轰轰烈烈,每年要实现一个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并总结成口号。试想一下,当你做完动员工作之后,带领大家齐声高喊一句口号,吼声如雷,气势如虹!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之下,学生怎么能不血脉偾张,情绪激昂?过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热情有所消退,再通过内部竞赛实时提醒一下,让口号转化为整个团队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这种目标的实现是团队的一种光荣!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

年是我下功夫亲自组队并带队的第一年。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海大的场地建设、组织方式有了较大改观,但海大仍然没有一等奖,只获得了3个山东省二等奖。即便如此,仍然开创了海大参与智能车竞赛的先河。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开始深入思考,起步制度建设和文化传承,才有了后来可喜的变化。

我的方法是每年都提出一个口号,作为本年度的目标。这种目标是步步递进的,不断激励着海大学子去争取最好的成绩。我把这种口号进行了总结,他们是:

-,坚守是一种美德!(困难时未言放弃,火种不灭,必有光明)

,沉默是金,一路奔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本年3个省二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浪淘沙始见金!(付出必有收获,本年2个省一等奖)

,山不再寂寞,因为海来了!(山大海大,山海相依,源远流长!大哥别寂寞,兄弟我来了!本年4个省一等奖,1组进国赛)

,海来了!(我歌故我在,强者不需要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本年共获得4个省一等奖,2组进国赛)

,海啸来了!(海啸来了,山摇地动!本年度共获得6个省一等奖,2组进国赛)

,我们是海!(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本年度共获得8个省一等奖,2组进国赛。我的耳边萦绕着《爱如大海》这首歌,“这是一场永恒的爱,每当看到大海就萦绕心怀......”)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当年步步高公司的广告词,也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座右铭。对于马上到来的本年度智能车竞赛,我们响亮喊出了“,剑指国一!”的口号,这是一种亮剑精神!更是“十年磨一剑”的自信!它吹响了智能车团队自强不息,永争第一的进军号令!“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三)定位与思索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之前曾发出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钱学森的生前秘书对此做出解读,钱学森理想的大学教育模式是“科学家+工程师”。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曾经说过:“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知的世界”。社会不仅需要出色的科学家,更需要卓越的工程师,具有工程经验的科学研究会如虎添翼,具有科学素养的工程创造也会游刃有余。

一名工科大学生要在未来成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不但要具有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创新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比赛、工程训练等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但在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进行创新活动,如何培养和筛选合适的队员?其次,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定位?还有,不少学生把竞赛拿奖当作比赛的目标,如果不能拿奖,往往觉得自己“白干了”!把获奖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功利性的思维是否有失偏颇?

带着这些问题,当我在年全面接手飞思卡尔智能车组织和指导工作时,提出了“大一看热闹,大二探门道,大三做主将,大四做研讨”的持续性创新思路,变突击性、功利性比赛为长期创新,目标定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创新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四)四载岁月一车牵,青春无悔度华年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队员筛选”、“师生定位”和“功利性”问题外,不少创新活动存在“断续性”和“脱节性”的困扰。所谓断续性,是指一般的竞赛都是经过了竞赛动员、竞赛培训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一旦竞赛结束,往往也意味着本次创新工作的终止,学生一茬茬的走,上下级之间几乎没有交集;所谓脱节性,是指竞赛所需的知识往往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平时也不知该准备些什么,一旦匆忙组队比赛,往往需要重新培训,否则就存在竞赛困难。而持续四年的创新活动思路,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大一看热闹”。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孩子,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一的入学教育,通过带领他们参观赛道,参观智能车演示,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提升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喜欢程度。

“大二探门道”。大二开始接触专业知识,但智能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此时的大二学生主要还是学习的角色,因为他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有了目标和兴趣,他们会主动学习,并将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目标是无声的命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三做主力”。经过大一和大二两年的准备,此时组成的大三竞赛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从时间和精力上都比较适合参加竞赛,他们自然成为竞赛的主力,为学校争取各种奖项。

“大四做研讨”。经过大赛的洗礼,具备了实战经验,不论失败和成功,都会有所感触,想法上会有若干个“如果”。例如“如果给我时间再多一点......”,“如果我用另一种方法......”,这些“如果”正是学生潜在的爆发点,如果此时“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也许会使学生遗憾一辈子!大四学生要给他们实现“如果”的机会。

在上述四年的创新中,要把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挫折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比赛、享受比赛。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的同时,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思想、美学观念,道德水平,回归教育本真。

(五)科技人文,一体两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讲究阴阳互存,“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中医上讲究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才能百病不侵。达.芬奇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他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科技和人文,正如完美鸟儿的一对翅膀,都是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智能车竞赛的指导也应该从科技和人文两方面去考虑。我称之为科技平台和人文平台。把这两项抓好了,就抓到了智能车竞赛的“牛鼻子”。

首先是科技平台。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所涉及的技术不少都是通用的。该平台的建立不仅仅可用于智能车竞赛,也可以用于其他竞赛,像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也可以支持科研和教学;不仅仅本科生可以用,教师、研究生都可以用。

然后是人文平台。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最终受益者,理应“学生主演”。在该项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细节决定成败,激情成就梦想!”的口号,激励学生和教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成功和梦想。

在此过程中,将感恩教育融于比赛中,设立了智能车团队感恩日——感恩老师的带领,感恩师兄师姐的传承,感恩同级的帮助。在工程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设置了创新竞赛的“奉献奖”和“贡献奖”,以表彰那些为创新竞赛作出贡献和奉献的先进个人,直接纳入对学生的学期考核。

一辆智能车,一群工科人,谈人文素养是不是不务正业呢?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所谓人文素养,是有对人的深刻的认识和对人的终极的关怀。这两种东西跟你是学哪一行的不见得有什么关系。你可以是一个物理学家,但你有很深厚的人文素养;你可以是一个文学博士,而你却一点素养都没有。”

(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个高校的领导都想出成绩,最好第一年参加竞赛就拿个国际大奖回来,可这现实吗?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没有一定的积累哪能有好成绩?一颗好苗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阳光雨露。指导学生竞赛本来就是个苦差事,干好了不一定有功劳,干不好挺丢人的。我所见到的智能车竞赛的指导老师,无不是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努力上进的优秀教师,应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和适当的渐进式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而不是压力山大。

以海大为例,连续四年(-)没有突破,学生思想涣散,斗志几乎全无,带队老师情绪畏难,去参加比赛意味着出去丢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就是我当时接手时的心情。海大的学生不优秀吗?海大的教师不努力吗?一年两年失败尚可原宥,连续四年失败,原因何在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定是自身发展思路上出了问题,思路才是出路。

科技平台和人文平台的同步建设,是练内功,练好内功才有取胜的基础。出路似乎找到了,但总觉得欠缺了些什么!“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好像没底船!”既练拳又练功,才是正路子。那么“拳”是什么?这个“拳”就是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分为校内交流和校外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保持一种全程的斗志昂扬。

每个学生都有惰性,会偷懒,也会夜郎自大。指导老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偷懒的时候“撩拨”一下,让他醒来继续前进;在学生夜郎自大的时候适当“打压”一下,让他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和培养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这些带着爱心的“撩拨”和“打压”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们谦虚而自信,从而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甄嬛体总结:科技和人文虽好,然人皆有惰性,若半途而弃,岂不可惜?若能在其懵懂之时,稍作训诫;或于其忘形之时,当头棒喝,必然大有裨益。若能常召众人,手握秒表,记其车速以做淘汰依据,那真真是极好的!:-)

(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通过将创新活动贯穿于大学四年,建立了科技平台、人文平台和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创新、德育培养的一体化,创造了让学生超过教师的条件和环境,践行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实版;培养了一批让师弟师妹们羡慕的“大神”级的学生,并直接参与创新活动的指导,实现了技术的传承、创新精神的传承、奉献精神的传承,从而使比赛成绩连年提升。

需求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创新活动,虽不以获奖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但结果却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不少队员在毕业后仍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asongcate.com/czcf/10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