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风味,我怎么就喝不出呢
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点了杯名为“椰林.飘香”的咖啡,就是这个。
看着图片,想象着新鲜的菠萝与浓郁的椰浆相融合,加上香喷喷的咖啡,满满的夏季海岛风情,这不就是提前度假的感觉嘛?于是果断下单。
等了近半小时,终于接到了外卖小哥的电话。激动地一路小跑,小心翼翼地把我的“椰林飘香”捧回了单位。
咦?
是同款吗?
第一口,这是啥?什么鬼?
不对不对,我得好好再品品,一定是我的打开方式有问题。
第二口,好像。。。说不出来。。。这是咖啡吗?完全没有咖啡味嘛!
第三口,菠萝到是有,风干的薄薄一片;浓郁的椰浆?似乎也喝不出来。
嘤嘤嘤,说好的夏季海岛风情和提前度假呢?
不甘心,再来一口!
第五口,还是,喝不出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
选择咖啡时,犹犹豫豫不知道哪种口味更适合自己。听着咖啡师的推荐,参考咖啡豆下面那段小字描述的风味,选了个自己喜欢的。可是喝到嘴里,怎么描述上的花香、果味、红酒香啥都喝不出来?面对咖啡师是否满意的询问,也只能含糊其辞,恩恩还不错,好像能感觉到一点,生怕说多了露馅儿。
为什么喝不出来描述的问题?
是我的问题?还是咖啡师的问题?又或者是豆子本身的问题?
为了一探究竟,小编翻阅了些资料,终于搞明白了些,今天就全部分享给大家。
咖啡那么多风味,我什么喝不出来?回答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咖啡和人的因素。
咖啡本身的因素01咖啡豆的品种和质量好的咖啡豆,的确是含有各种香气的,这是由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带来的。而品质越高的咖啡生豆,经过合适的烘焙后所产生的香气就会越多。所以,如果一杯咖啡要让喝的人能感受到很多风味,咖啡豆自身的品种和质量是前提。
举个简单的例子,咖啡师在向没怎么喝过单品咖啡的顾客推荐时,最喜欢推荐的就是耶加雪菲。因为耶加雪菲有股浓郁的类似橙子的香气,橙子几乎没有人没吃过,所以当第一口喝下时,客人自然会理解到什么叫做“这杯咖啡带有橙子的风味”。
主要风味特征然而,如果摆在面前的是一杯普通的巴西波旁商业豆咖啡,那么就有点麻烦了。其香气不是那么浓郁,风味也没那么复杂,要去形容它的风味,专业人士估计也要多喝几口再好好想想。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要去形容,估计只能说出“嗯,咖啡味比较浓”。所以,当你喝不出包装上写的那些风味时,很有可能是有些咖啡豆本身的风味并没有那么出挑,很难捕捉到。至于包装上的风味解释,那可是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作为商品,加入一些夸张的成分也是不可避免的。
02烘焙通常风味的标签或者包装袋是大批量订制的,也就是说,今天烘焙好的咖啡豆,所用的包装袋或者贴上去的标签,很可能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半年、一年前的。这里就涉及几个问题:第一,咖啡豆是农产品,品质不会一如既往地稳定,今年的生豆和去年的生豆会有所偏差;第二,运输存储在时间上的变化会给咖啡生豆的品质带来变化;再者,烘焙时的变数,比如烘焙师的不同等也会影响咖啡风味的体现。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很难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