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园区许为平从政府官员到总部基地创始人
总部基地的巨大成功,使许为平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焦点人物。许为平的总部基地,将中西方的文化趋向、政治诉求与经济利益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许为平的成功也许会实现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某种对接。这使人们对许为平和他的总部基地充满期待……许为平总是追求鲜明、震撼和强烈的表达,无论是他的言行举止,还是总部基地的形象设计……
“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不同的饮食用具,我是个主张筷子和刀叉兼用的人。”许为平坦率地说。正是这种融合中西文化为我所用的自信,使他创造了中国新经济地产模式——北京总部基地。
许为平其人
总部基地的塑造过程,有两种趋势被许为平所掌握和利用:一是中国一些优秀的企业以及一部分跨国公司逐渐进入成熟期,需要拥有自己的总部形象;一个是总部经济在中国崭露头角,地方政府对总部经济资源的重视和争夺。
对趋势的把握力来自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年元月,是许为平辞职经商的开端。
年以前的许为平,是一个在政治上颇有前途的年轻人。从浙江大学自控专业毕业、编了3年数控机床的程序后,许为平作为第三梯队培养干部从杭州调入北京,先后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供职。27岁时,许为平已是一名令人羡慕的正处级干部。
年元月,许为平辞职下海,加入中港合资的安业公司。在这个合资公司里,许为平从最基层的客户经理一直做到了副总经理。后来,许为平自己创办了中南机电公司,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南公司便成为拥有10家分公司、利税排在中关村前20名的集团公司。许为平坦承,当时他不能确定自己最应该做什么,通信、建材、投融资等什么领域都敢涉足。
后来他迁移海外,在游历中,他萌生了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楼盘的想法。
总部基地的构想
与大多数中国人信奉中庸、讲求含蓄的个性不同,许为平追求鲜明、强烈和震撼的表达,他喜欢驾驭极端之间的平衡力。
于是,南城、楼盘、文化、政治、经济……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被他用总部经济整合起来。于是,在北京房地产商遗忘的南城,在北京写字楼市场徘徊不前的时候,他创造了房地产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北京总部基地。
许为平以商人的敏锐将经济学家的观点引入到房地产实践中,从而打造出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区域经济试验区。他曾经是中国的官员,所以他懂得如何踩着政策的节拍,并且借势而上。凭借总部楼-总部基地-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等一连串的关联概念带动,总部基地在整合发展中逐渐爆发出聚变的能量……
“总部基地一直强调三个统一:统一开发、统一设计、统一物业管理,而最终也将形成统一社会资源、统一社会服务的大型运转平台。平台内部的各个企业在相互交错、互动的过程中,使总部基地成为一个有自生能力的经济体。”这是许为平对总部基地的构想,也是其区域经济实践的未来构想。
演绎总部经济理念
年,许为平以英国道丰国际集团亚太区总裁的身份返回中国,开始在北京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也在寻求“突破南城”。他们拟订了有自己特色的丰台商务花园概念:企业有独门独院和独立冠名权,园区统一规划,以高智能化、低密度吸引企业总部,让企业有个好的管理中枢。这些与许为平的思路不谋而合。
但是许为平开始对南城也有些顾忌,他希望在更成熟的商务区北部海淀区开始他的梦想,最终由于地价太高而土地分割得太小而放弃。而丰台园的招商计划也难以开展,原计划入住家企业,后来只来了80家,在比较中,许为平成为最理想的合作伙伴。4年的谈判过程,许为平不愿意透露细节,但他却愿意坦白:“‘南穷北富’的偏见,压抑了丰台几十年,也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商机。”谈判的土地也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大到上千亩,这给总部基地以极大的施展空间。
从年5月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总部基地也经历了宣传定位的几次变迁:从最初的ADVANCEDBUSINESSDISTRICT(简称ABD),到后来的INTERNATIONALBUSINESSPARK(简称IBP),到现在的ADVANCEDBUSINESSPARK(简称ABP)。
大约在年,许为平偶然听到“总部经济”这个概念。这和他要投资的栋独楼组成的写字楼项目惊人的吻合。于是,许为平开始了总部经济的研究,并将自己的项目命名为总部基地,意为企业、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聚集基地,一个区域经济的引擎。
许为平宣布年为“总部经济元年”。同时,通过对总部经济理论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总部经济和北京经济的深刻考察,他活跃在京城的各种会议和论坛上,宣传自己的经济观点——总部经济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整合力量。这不仅引来媒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