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脸上突然出现一个包块警惕毛母质瘤
王琳医生
听她的声音|会变美
第二百六十一期音频来自喜马拉雅FM王琳医生电台
前段日子,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来到我的周三专家诊,宝贝儿只有六岁,突然发现胳臂上有个包,不疼不痒,这可吓坏了她,赶紧找我看,当面一检查,我的诊断是:毛母质瘤可能性大。
超声结果证实了我的诊断,做好术前准备就局麻下手术切除了。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毛母质瘤。
今天王琳医生就给大家谈谈毛母质瘤:
年两位医生首先报道了这个疾病。早期,研究者认为该病变起源于皮脂腺,并结合肿瘤钙化的特点,将其称为Malherbe钙化上皮瘤,不够准确。年,研究证实该肿瘤起源于毛母质细胞,更名为毛母质瘤。
毛母质瘤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对于儿童来说,0-2岁发病最多,3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呈减少趋势。男女无明显差异。
毛母质瘤最常见于头面部,然后是颈部、上肢、躯干和下肢,呈现出“自上而下、有多到少”的分布特点。根据王琳医生的25年临床经验,小朋友们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面颊部、颞部、眉、颈后部、耳周,合计占比达73.48%。按理说,头皮毛囊丰富,发病却很少,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毛囊密度无关,而与特殊类型的毛发有关。你看,缺乏毛囊的掌跖、粘膜等处都没有报道。
典型症状为逐渐增大的皮下肿块,生长缓慢,无特殊表现,按压会有疼痛,很多粗心的家长就忽略了。但是该肿瘤合并感染时会出现炎症表现,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表面皮肤破溃。
王琳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下临床诊断的特点:
1,肿瘤表面皮肤多呈淡蓝色
2,触诊大多质地坚实与皮肤粘连
3,经常合并“帐篷征”或者“跷跷板征”
术前检查可以选择超声,有经验的超声医生可以明确其位置和大小,还有局部血供。
(医院超声科)
治疗方法很单一:就是手术完整切除。因为好发于头面部,儿童多见,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手术,切除干净。手术切口要按照美容原则,尽量小切口美容缝合,术后需要抗瘢痕序列治疗。
术后病理是这样:
年王琳医生的新书
医学美容专著
Sunshine
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抖音/王琳医生或
小红书/王琳医生或
喜马拉雅FM/王琳医生电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