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人买橘子再也别去瞎研究公母了,这
▲生活与好生活之间只差了一个阳城攻略
水果分“公母”,品质有差别?
桔子西瓜要买母的才好吃?
番木瓜公的核少肉结实?母的核多肉松?
网络上这些所谓“教你看水果公母”,“教你挑水果的”
的帖子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
那么,这些所谓水果的“公母”技巧,是真的吗?
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看看真相究竟如何?
01流言一
橘子和西瓜:
“肚脐”大的是母,小的是公,母的味道好
真相:位于果实顶部(即与果柄相对位置)的“脐”,其实就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橘子的“肚脐”是花柱脱落的痕迹,多数是点状的;
西瓜的“肚脐”有时还多了一个环,那是花冠(包括花瓣和萼片)曾经着生的证明。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发育),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并且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脐部的大小在不同果实中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公母(随机买二斤橘子,按脐部大小排成一排就看出来是渐变的了……),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脐部这一小块果皮的发育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02流言二脐橙:
和橘子一样,也是按“肚脐”的大小分“公母”
真相:脐橙的“肚脐”和橘子西瓜的成因不同,结构也比较复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这个部位的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副果的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而得名。
脐橙(右图示去皮副果位置和结构)
在同一品种的脐橙中,副果的大小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可供划分“公母”。国内外关于脐橙质量评定和分级的标准都没有提及副果[1][2],也未见任何研究报道将副果的形态与果实品质建立关联,所以用“肚脐”形状判断脐橙的味道是不靠谱的。
03流言三番木瓜:
公瓜身重味甜,母瓜身稍长。
公瓜椭圆形,身重,核少肉结实,味甜香。
母瓜身稍长,核多肉松,味稍差。
真相:研究发现,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重量和果肉厚度都与种子数量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种子越多,果实就越重,果肉也越厚。这一事实和民间流传的判断截然相反。
(番木瓜,从左至右为雄花、雌花和结满果实的雌株)
由于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形态(此处仅指商业化种植的、由雌株经异株授粉结出的果实)比较一致,传说中的分公母方法倒像是对两种不同品种番木瓜的描述——而比较品种间的优劣不是本文的讨论范畴。另外,因为两性植株的花和果实发育并不稳定,有可能结出形态各异的异型果。这样的果实品质不好,需要注意,不过它们通常也不会进入市场。
04流言四梨:
母梨脐部圆而凹入;公梨脐部不整齐而凸出。
真相:所谓的“公梨”、“母梨“其实是“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别。梨的果实是一种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围子房的筒状花萼发育而来,这种类型的果实叫“梨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特有的果实形态,具有这种果实形态的水果除了梨还有苹果、海棠、山楂等。在梨的果实发育过程中,萼筒组织通常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则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然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顽固地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内部的输导组织更发达,大量的细胞壁增厚而形成坚硬的“石细胞“,萼片不仅不脱落,还长得更加肥厚,于是成熟后果实则具有不整齐而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宿萼果严格来说是不正常的果实,吃起来硌牙(因为石细胞多),甜味也淡。
库尔勒香梨,左为宿萼果(“公梨”),右为脱萼果(“母梨”)
因此,按脐部形状判断味道的方式仅适用于库尔勒香梨,对其他梨没用。另外,苹果等其他蔷薇科苹果亚科的果实不存在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分,类似方法也是没有意义的。
(文章来源:网络)
小妖:萌系天蝎座吃货妹纸一枚,可直可弯可逗逼可文艺,每天穿街过巷寻遍互联网,踏破波鞋只为寻觅阳城顶级吃喝玩乐资讯,浑身充满正能量,人生格言“原谅我一生只爱做妖,不愿做人。”关于更多小妖,请微博
疯子dream枝,知乎何方小妖。编辑
小妖
赞赏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