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平凡而朴实的橙衣哥
一个平凡的人,一份平凡的工作。正因为有认真和细腻,诠释了他的价值、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他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橙衣”哥
吴辉/融安县委宣传部
每天早上5点多,总有一名身穿橙色外衣的男子,准时出现在融安县城龙潭街。他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马不停蹄地清扫和运垃圾……这名男子,就是融安县环卫站一线清洁工人——梁志光,大伙管他叫“橙衣”哥。
祖籍广西藤县的“橙衣”哥,仅年过五旬,却当了整整20年的环卫工。在年复一年,寒来暑往的日子里,他饱尝了无数的心酸,也收获了一分简单的快乐。
童年时期,在老家藤县,“橙衣”哥整天围着当环卫工的邻居张大伯身后转,吃张大伯给的糖果,抢张大伯的扫把学扫地,听张大伯讲环卫工人的动人故事。当时,他虽然还不知道啥叫“环卫工”,更还没能理解“城市美容师”的含义,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张大伯最棒!正因为受张大伯的熏陶,天真活泼的“橙衣”哥,从小就萌发长大要当一名环卫工人的念头。然而,直到年,三十而立、已定居融安县城的他,才终于实现这一梦想。
当环卫工的第一年,“橙衣”哥负责县城龙潭街——铁路中心区——铁路中小学等片区的保洁工作。上班第一天,他起了个大早,穿上崭新的橙色安全衣,带上扫把、手推木板车,高高兴兴奔出了家门。一路上,“橙衣”哥在来来回回扫垃圾,捡垃圾,运送垃圾……忙个不停,根本顾不上吃早餐。直到中午12点,他才赶到火车站中心区。而此时等待他的却是站台旁边大包小包的破纸皮、空水瓶、香蕉皮、烂苹果、馊面包……此刻,又饿又渴的他,却毫无怨言地把一包又一包脏兮兮的垃圾捡干净、运送走。
垃圾不但特别的脏,而且还出奇的臭。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橙衣”哥照例来到火车站居民区,也许是刚下过一场罕见的暴雨,居民区道路上落叶满地,纸片夹杂,公用垃圾桶侧翻,被雨水浸泡的垃圾流出恶臭的污水……看着眼前的一切,“橙衣”哥并不是退缩,而是用心去清扫地上的树叶、纸片,默默地把垃圾桶扶正,将桶内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一袋又一袋垃圾捡起来,装上车,最后驾着载满垃圾的拖拉机,朝垃圾中转站方向缓缓驶去,他那熟识而忙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暮之中。
打扫垃圾既脏又臭,而清运垃圾更是累人。年,根据工作的需要,“橙衣”哥的清洁片区范围扩大到2万多平方米,服务居民多户。为此,他每天得花上10多个小时打扫和清捡垃圾,所收集和运送的垃圾总量近5吨。这堆积如山的垃圾,如果还单靠一架木板车运送到中转站,那至少得跑上30来趟。
为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橙衣”哥自筹资金元,买回一台手扶拖拉机,专门用来运送垃圾。从此,每天他都开着这辆新爱的“垃圾车”,在清洁片区和垃圾中转站之间,来来回回跑,而每年多元的燃油费与维修费,也全是自掏腰包。尽管如此,“傻气”十足的“橙衣”哥,至今却默默地坚持了10年。
也正因为“橙衣”哥负责的清洁片区范围大,地段偏远、街巷分散,垃圾特别多,没人能顶得了班,所以平时他很难走得开身。为此,至今整整20年,“橙衣”哥却没能回老家过一次年。年秋,父亲病逝的当天晚上,他才匆匆赶到家。一踏进家门,便失声痛哭,平时话语不多的“橙衣”哥,禁不住留下了心酸的泪水。
由于长年的坚持,“橙衣”哥早已把保洁工作做成了一种“习惯”。他觉得干环卫工的,脏点、臭点、累点无所谓。不过,有的时候因为被别人看不起、不理解,他也会感到很难受。比如:不小心扫到人家的脚而被一顿骂;车水马龙的街道刚刚清扫完毕,一会儿又有垃圾掉在地上了;停在马路边的工程车,开走后地上却留下一块“色斑”等等。
“橙衣”哥,在特别脏、特别臭、特别累的工作岗位上,风雨无阻,苦苦奋战了20个年头,把无数的心酸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却把一片片舒心的“净地”留给大家。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20年来,为人诚实憨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橙衣”哥,不但得到上级领导肯定,而且还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20年里,他除每年都被授予“县先进环卫工人”光荣称号外,还被推选为“年度柳州市十佳环卫工人”。
有人曾问“橙衣”哥:“干这么脏、这么臭、这么累的活,你想到过放弃吗?”
对这个问题,他总是微笑着回答说:“这么多年都干这行,我早就干习惯了呢……”
“我干习惯了”,正是这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让梁志光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环卫工人——“城市美容师”这个平凡而崇高的职业。
结语:恪守职责虽没有昙花一现的美丽,也没有流星划破漫漫长空的壮丽,但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风景,永恒的美丽。谢谢“橙衣哥”在为我们坚守那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的同时,用他的简单、平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敬业”!
编辑整理:红拇指
封面用图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