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孤独症以后,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难搞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空闲时间我喜欢和家长聊孩子的话题,一方面,希望从家长那里可以得到孩子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我希望把语言行为方法里的观点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真正了解他们的孤独症孩子。

孤独症的教育训练多在机构里,把在机构里通过训练获得的能力,泛化到生活中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听起来这是个对人物泛化不理想的现象,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如果,你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找到孩子的康复治疗师从他们那里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一、训练内容非常明确

应用行为分析(ABA)是孤独症训练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所有希望孩子能达到的样子,都可以通过三段一致性被塑造、被强化出来。每天的训练内容非常的具体,教师会选择一到两个任务让家长回家“试一试”。

教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完全有能力可以完成。比如,教师和家长说:“今天我重点训练儿童听指令的能力,你回家后找个空闲时间也可以练习儿童听指令的能力,可以让儿童把桌子上的橙子拿给你,记住是在获得儿童注意力之后,发”把橙子给我“的指令,不要用手指橙子,看一看儿童可不可以只在指令下把橙子拿给你?可以多试几次,即使儿童不能完成也没关系,你把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疑惑或者儿童的表现反馈给我。”

训练就是这样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教师希望能和家长互相配合,一起见证儿童的进步。

二、解答家长疑惑

在家长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儿童做起来就非常困难。不仅如此,有时候家长还未来得及为儿童的进步而高兴,却发现事实并非表面看到的现象。说到底,家长们虽然是最熟悉孩子的,但绝不是最了解孤独症的。所以,生活中如果遇到任何想不通或异常现象,都要养成和康复治疗师沟通的习惯。

我始终认为康复治疗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甚至比训练更重要。因为陪伴儿童最长时间的是父母,只有“授之以渔”,家长们才能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毕竟孤独症的症状会伴随儿童终生。

第二天,家长反映儿童应该是不认识橙子,因为在妈妈说“把橙子给我”时,儿童并没有去拿橙子。但儿童好像能听懂“扔垃圾”的指令,妈妈给儿童打开糖果后,对儿童说:“扔垃圾”,儿童就把糖果皮扔到垃圾桶里了,期间妈妈并没有用手指垃圾桶的位置。

这个训练中,教师希望家长回家“试一试”,是想让家长能清楚认识儿童当前的能力,因为只有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足,才能看到通过训练后发生的变化。教师才能在讲训练方法是如何适合孩子时更顺畅,让家长了解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另外,只有家长对康复治疗师充满信心,才会全力以赴配合教师的训练。

孤独症听指令训练并不是简单的让儿童认东西。儿童不是不认识橙子,只是不能在“把橙子给我”和拿起橙子这个行为间建立联系,导致很多孤独症儿童被误解为,什么都不会。教师的训练就是帮助儿童建立起这种对应关系,所以接下来的训练教师会用三张卡片进行提高听指令正确率的训练,等正确率达到%,听指令能力建立起来以后,家长会惊喜地发现儿童突然认识好多东西了。不过如果没有提前和家长沟通明白这些事情,家长很难接受教师用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都在训练一个项目。

根据家长的反馈,果然他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认识橙子,那么教师就会告诉他:“孩子不是不认识橙子,只是不知道听到”把橙子给我“的指令后去拿橙子罢了。因为儿童对指令的注意太差了,听指令训练除了建立指令与行为间的对应关系以外,还会提高儿童听的能力。但是,家长说儿童是可以听”扔垃圾“的指令的呀?教师告诉家:”长时间的生活习惯,让儿童养成了看到垃圾就扔到垃圾桶的行为,儿童扔垃圾很可能不是听到“扔垃圾”才行动的,而是看到垃圾才行动的。家长失落的点点头,半信半疑。

三、指导家长掌握正确方法

通过训练当儿童能够在随机的指令下正确区分三张卡片正确率达到%时,奇迹就出现了,家长们的心情既高兴又愧疚。高兴的是,看到儿童非常开心的在听到教师指令后把对应的卡片交给教师,这些卡片不是最初的那三张,而是很多常见物品的图片,以前是家长们认为儿童不认识的卡片,现在儿童都能拿对,明明就是认识的。家长从来没有想到原来自己的孩子认识那么多东西,但同样也是家长们愧疚的原因,孤独症儿童身上到底还有多少是家长不知道的事情?以前他们还误会过、错怪过他们什么呀?

我只能说,如果你不了解语言行为,你就不会了解你的孤独症孩子;而当你了解了语言行为方法里的观念,你会觉得,原来如此,孤独症其实也没那么难搞!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asongcate.com/czjg/15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