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比孩子更需要一颗童心nbsp6

 

?

有读荐书第23期

儿童节特别书单

—有读特别策划—

编辑=楚旂

编者语:曾经看到一组图画报道,内容是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被囚儿童的画作,这些画作中所展现的奇谲的想象力、生动可爱的造型与构图、烂漫的色彩带给人的是一种强大的生的希望和不染纤尘的天真之感,是一颗被战争撕裂的历史哀嚎中最耀眼的希望之星,也许在人类最为绝望的那个时代,同盟国的领袖与士兵们值得我们永久歌颂,但又有什么比这些即使身处地狱却有着天使般澄澈与聪慧的水灵灵的眼睛更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呢?与其说六月一日是在纪念这些战争中被残害的天使,不如说是在提醒未来无尽时空中每个身处于这一天的人们:没有什么财富比保有一双充满希望、热爱生命、探求新知的清亮双眸更为宝贵。

▲奥斯维辛集中营内儿童的画作

但似乎战后的时代也并没有更好,我们从一个集中营搬进了另一个集中营,只不过这个集中营由丰富的现代生活编织起来:交通越来越发达,但清新的原野却越来越难以步入;人权观念越来越彰显,物种却在加速灭绝——我们隔绝于瑰丽的自然之外。人类自称为万灵之长,却并不懂得如何与自然与动物相处,对我们有用的我们就竭泽开发,那些懂得卖萌的我们就收入动物园中以供消遣,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样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

这个六·一,有读特意以自然与动物为关键词,邀请编辑以读者的身份来谈谈他们对于自己编辑图书的观感,才组成了这张特别书单。主题从自然到动物、从图文到天书,这些书目虽然主题简单却不浅显,阅读中不禁会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尊重、对未知的探求之欲,而这些是构成一颗澄澈心灵的基调,从这个角度而言,虽然这是献给儿童节的书单,却也是献给成人世界的书单,或许,成人比孩子更需要一颗这样的“童心”。

书单介绍

《我在这里等你:探访最后的野生动物家园》

编辑感言

这是一本BBC野生动物节目主持人的私家旅行笔记,它没有人类世界的复杂法则,也没有廉价的情感宣泄,只有静谧、极致的自然之美。

作者马克·卡沃丁在书中说:“世界尽头或许就是野生动物和荒野的终极之地,造访这样的地方时,让人感觉最伟大的事情恰恰是自然界的至纯至简。”

在书里,生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追着游客小船要求抓痒的灰鲸;乌干达禁猎区里已经习惯游客探望的大猩猩;仰躺在海面,享受着加州阳光午餐,自身成为一道风景的海獭;生活在佛罗里达,喜欢从背后给潜水者一个“爱的抱抱”的海牛;甚至是生活在南北两极的企鹅、北极熊……这些可爱的自然精灵,都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人们,令人开心、使人兴奋,同时又让人深感自身渺小。

?正在满心欢喜享受游人为它抓痒的灰鲸。▲海牛喜欢抱抱,所以它觉得潜水者也喜欢抱抱,特别是从背后来一个“爱的抱抱”。

六一祝语:

6.1马上就要到了,祝各位大儿童和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记得在地球的远方,有很多可爱的精灵在等着你去拜访。世界这么大,要趁早去看看哦!

By赵然

《无尽深蓝》

编辑感言

科学家其实就是一帮童心未泯的大人。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科学家的好奇心。譬如,《无尽深蓝》的作者酷奶奶西尔维亚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契机,就是儿时困扰她的一个问题“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黄翼刺尾鱼成群结队地沿着西太平洋的尼库马罗罗岛行进。——摄影BrainSkerry

她描述自己第一次潜入海中的感觉:“小鸟第一次飞起来是什么感觉?……在水下,我想象着我的胳膊就是鸟的翅膀,真的是难以置信,我可以飞翔了!”

▲在北墨西哥湾,由石油和天然气平台组成的钢铁群岛栖息着成千上万生活在花圃浅滩国家海洋保护区的生物,图中这条满是斑纹的高鳚就是其中的一员。——DavidDoubilet

《无尽深蓝》中的海洋是无数奇妙动物的乐园。古怪而艳丽的多毛类蠕虫蜷伏在西里伯斯海黑暗的深处;凝胶状的、橙子大小的半透明鱿鱼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区捕食;体长超过两米的狮鬃水母闪烁着霓虹灯一样的光芒;温度高达多摄氏度的热液喷口附近,白色的海蛇尾把身体攀附在深海山上——海洋,仿佛一碗包罗万象的什锦汤,孕育了浩渺如恒河沙数的生物。

▲这些帝企鹅在海里就如同在陆地上一样自由自在。它们搜寻着鱼类、鱿鱼和小型甲壳类,有一些还会下潜到南大洋的英尺(约米)深处。——PaulNicklen

六一祝语:

如果我小时候就看到了这本书的话,或许今天也会是一个海洋科学家吧。

By任菲

《与狼同行:狼的隐秘生活》

编辑感言

狼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它可以是《东郭先生》中狡诈、残忍的野兽,也是《狼图腾》中被神圣化的象征。在编辑《与狼同行——狼的隐秘生活》之前,我对狼的认识虽不是极端的爱与憎,但不免也会受到流俗与传统的影响,而美国国家地理出品的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让我从一个科学、中立的视角去认识狼,甚至是将自己作为一只新加入的“狼”去认识“索图斯”这个世界最著名的狼群。因为作者达彻夫妇就是这样在雪山中与索图斯狼群朝夕生活了6年之久。这些狼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都有独特的社会角色和自己的个性。狼群像一个大家庭,共同捕食、共同哺育下一代,它们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语言,尤其有高度发达的情感表达系统。

▲狼崽一般出生在冬春之交,一窝一般4~6只。刚出生的狼崽不睁眼,没有牙齿,仅仅能爬,依偎在狼妈妈为它们挖的穴内,狼群常常在同一个穴内产下几代狼崽

做完这本书之后,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给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当孩子哭闹时,我将不再像上一辈人一样,用“再闹就让大灰狼来吃你”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了;也不会刻意给孩子灌输童话式或英雄式的狼的形象。狼就是狼,让孩子认识真实的狼是什么样,这会让孩子养成一种科学、理性、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这也是我认为做科普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编辑悄悄话: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是数学迷,请允许我再推荐一本近期做的新书《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

▲狼的眼睛格外适合捕猎。它们的视力敏锐度大致和人相当,但它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夜视、周边视觉和运动侦测能力▲头狼夫妇一般是一个狼群中唯一一对交配的狼。这样可以控制狼群的数量,狼群中的狼,尤其是狼崽太多,将是一个累赘。一连数月饥寒交迫,缺少猎食的猎手,意味着它们都要遭殃

六一祝语:

不要再做狼爸狼妈,让孩子在知识、快乐中成长!

By老边

《世界最美飞鸟》《世界最美透明生物》

编辑感言

每个人都见过鸟,可是你有多久没欣赏过天空中的飞鸟?

许多人养过五彩缤纷的鱼,可是你是否曾想象他们在海洋湖泊中的神奇模样?

如果没有机会来做这两本书,我可能会一直以为世界就是我所了解的这副模样。

而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与自然的隔阂会不会比我们更大?

正如我苦思冥想很久这两本书的书名,最后发现无论怎样的词句,都不如“世界最美”来得直接。感动我们的,正是这些质朴的生命之美。

追寻生命之美,最好的做法就是离开城市,去追寻它们的所在;当你无法出发时,翻开一本图鉴,让“大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了解我们身处的大自然,留住对大自然的原始渴望,也许是最好的替代。

▲《世界最美飞鸟》试读(点开更清晰哦)

▲《世界最美透明生物》试读(点开更清晰哦)

六一祝语:

希望大家不论多大,都能找到做一些可爱傻事的理由。

By单元皓

《what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编辑感言

这是一位天才学霸的科普博客问答集。作者兰道尔·门罗曾在NASA研发机器人,后来他想当个科普漫画家,于是辞掉工作,专心经营自己的科普博客xkcd,并开了whatif专栏回答数百万网友提出的各种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地球上的海水都被抽干会怎样?然后把这些水都浇到火星上会怎样??全世界人口都在同一刻跳起会怎样???以及全人类都关心的:如果太阳熄灭了会怎样?!!

最初看到whatif专栏里那些机智幽默的问答过程,我的感想就是:原来科学也可以这么炫酷!果不其然,去年九月在美国上市后,这本科普书简直像卖疯了一样。除了《时间简史》,还有几本科普书可以这么霸气?顺便一提,比尔盖茨也来给这本书点赞了~

编辑这本书时,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总是忍不住回想,小时候,如果有人能像门罗一样认真地回答我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二货问题就好了(我从小就一直想弄明白童谣“种太阳”的可怕歌词如果真的发生地球会怎样…),至少告诉我科学没有那么冷冰冰,也许我当年的物理成绩也不会那么惨,说不定我现在也在NASA了~

▲《what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内页一赏

六一祝语:

快用这本书让孩子们爱上科学!!!想像超级英雄一样拯救世界吗?别学天生怪力的超人了,又帅又天才的钢铁侠才是万人迷呢!!!

By郝佳

《塞拉菲尼抄本》

编辑感言

意大利艺术家鹿易吉·塞拉菲尼在20多岁的时候,忽然决定把自己关在阁楼上进行一场伟大的创作——《塞拉菲尼抄本》。他用这本书创造了一个无人能懂的、自成体系的奇幻世界。

面对这样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大人和孩子们第一次可以平等地进行阅读,因为书中全篇都是无法识别和破译的语言和图画。看着那些色彩绚丽、图形精密复杂的插画,所有人似乎都看懂了什么,却又无法确定,或许只有孩子才会勇敢地说出来:哇,这是……

面对那些困惑又好奇的成人读者,作者看似认真地建议(其实是很顽皮):也许我们应借此机会,摆脱文字和语法的束缚,像孩童一样,根据双眼所见的图画,展开漫无边际的想象。这正是《塞拉菲尼抄本》的神奇与伟大之处。

▲天书《塞拉菲尼抄本》内页欣赏

六一祝语:

也许,破解这本天书的密钥,正在你身边活蹦乱跳呢?想一想,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否一直在被成年人破坏呢?

By好同学

《天极地生还:沙克尔顿南极探险实录》

编辑感言

年,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领27位勇士乘坐坚韧号探险船前往地球最南端,试图成为人类史上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第一人。然而,他们这一壮志却以失败告终——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被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尽管如此,他们却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奇迹——探险船沉毁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这个被世界遗失的角落,在茫茫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个日夜后,28人全部生还。《天极地生还》一书如实记录下这一人类壮举,精美的照片、史诗般的文字,完美还原了年前南极的极致之美和坚韧号船员们的求生场景。

这次虽败犹荣的南极之旅,历经百年流传至今,依然撼动人心,乐观顽强的人类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面对未知世界的神秘与危险,唯有坚韧信念创造奇迹。

▲《天极地生还:沙克尔顿南极探险实录》内页欣赏

六一祝语:

如果想教会孩子坚韧、毅力,面对困难时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个人领导力,沙克尔顿的故事几乎是首选。

By好同学

-theEnd-

版权信息:

本文为未读原创

转载请联系未读君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unreadsky

.







































什么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asongcate.com/czjg/2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