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园区十一国庆,中国基金小镇袭来
一处处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醇厚的小镇,这样的复杂形态,你认为它有着怎样的气质因子?可以认为它有宜居因子,有艺术因子,有宜游因子……但是,它最特质的,居然是财富因子。基金小镇,硬是在一个各种气质兼具,唯独没有财富气质的土地上,绽放出一朵关于财富的神话。
纷至沓来,势头凶猛
在成都麓山的风景秀丽之处,矗立着一个安静的小镇。年6月,这个地中海式小镇悄悄地自我重塑品牌,成了一个“基金小镇”。更名速度之快,甚至令很多本镇居民措手不及。小镇居民鲜有意识到的是:当地开发商一直在幕后辛勤努力,吸引新一代居民,而这正是“基金”要素的来源。
紧邻小镇的一个商业区进行了翻新改造,开发商就是从这里开始吸引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本企业,它们希望将金融和商务与提高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开发商们雄心勃勃——到年年底,麓山将成为家私募股权基金、共同基金及辅助服务公司的所在地。这些基金总共将管理价值亿元的资产。
据当地政府预测,到年,将有家机构入驻小镇。但是,麓山基金小镇有着更为宏伟的目标——依傍成都市成为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可是,麓山基金小镇的设想在中国并非独一无二。在富足的浙江省杭州市,有一个玉皇山度假胜地,这也是一个基金小镇,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吸引了家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和量化投资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达亿元。年,玉皇山税收收入为4亿元,年第一季度税收收入已超过3亿元。除麓山基金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外,类似的小镇正迅速涌现,国内一些基金小镇已初具规模。例如,北京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慈城基金小镇、柯桥基金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基金小镇正在成为创投界的新宠,以一种昂扬的姿态,纷至沓来,势不可挡。
发轫,格林尼治模式竞相仿制
基金小镇的异军突起,源于对格林尼治模式的争相模仿与企图复制。格林尼治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面积只有平方公里的小镇,经过几十年的自然发展,格林尼治小镇目前集中了多家对冲基金,其中单单BridgeWater一家公司就掌管着0亿美元的规模。政策的优惠、基础设施完备以及严格的安保系统满足了对冲基金的从业人员在“抱团取暖”的同时又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微妙需求。
目前,国内基金小镇一般以三类模式存在:政府引导性产业基金、完全市场化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其中,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创立若干专业投资子基金,提高投资收益,平滑投资风险成为较为主流的模式。政府引导基金对于被投基金投资对象有所侧重,主要投向政府着重发展和主导的行业或产业,投资地域也是以当地区域范围为主。
相比于过去产业园多数拼地,模式容易复制,一旦相关优惠力度减弱,企业很容易转移。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小镇更强调生产、生活、生态,做深做透就会有较高粘性,继而深耕基金小镇的运作模式。
基金小镇大热原因
客观上,基金小镇模式是舶来品,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各地普遍都处在摸索的发展阶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模板可以借鉴,那么,为什么各地发展基金小镇的热情仍旧居高不下呢?
首先对当地政府来说,相比单个的基金公司,基金小镇因为有多家基金公司聚集的规模优势,可以更好的促进当地产业链经济的发展。比如在一条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中,单个基金公司通常只初期白癜风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