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怀化褚时健二代,不种橙子种茶叶
乡味在介里
高山云雾出好茶,宝田乡得天独厚。
15日,忆乡“寻味怀化”第五站来到了会同县宝田乡。
3月15日,结束高椅古村之行后,小分队立即赶往了会同县宝田乡。经过一夜休整,16日早晨10点左右,在会同县宝田乡茶业有限公司朱总及员工(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小分队开始进军鹰嘴界,为大家寻觅宝田茶叶。
据小分队描述,置身绽绿的茶海中,他们只觉得微风轻拂,碧浪翻涌,茶香扑鼻……
“要是你们采茶季节来,这里就更热闹了,漫山遍野都是妇女们的欢笑声,男女老少都忙着采茶、制茶、售茶。”朱总一边爬山、一边兴奋地对小分队说。
“你们别看这里现在是成片成片的茶场,十多年前,这里可是一片荒地呢。”
“是啊是啊,茶叶是我们的特产,我们都是靠这个特产走上‘绿色’脱贫致富路的,说起来都要感谢粟老哇。”
……
热情的村民争相为小分队讲述粟老的故事。
12点左右,村民赶往茶场基地休息(为保护茶叶,他们常年驻扎在山里的基地上)
话还得从15年前说起。
粟老原是会同县县长,年被调到怀化市当主任,“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为最大心愿”的他经常下乡扶贫。
考虑到宝田乡山多田少,且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优势(特别是鹰嘴界,海拔多米,气候凉爽宜人,雨量充足,土层深厚,PH值呈微酸性,全年有雾期在天以上,方圆近百公里无大气污染和地质污染,是天然、理想的有机茶园。)粟老便把脱贫致富的路子定在了茶叶种植上。
鹰嘴界海拔多米,每次上山都要转多个弯
原来,上世纪70年代,为响应毛主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会同县就大力发展过茶园。年,会同县第一个规模茶园就建在宝田;年,茶园面积扩展到58个山头,达到亩,而茶园的核心,就是流传了世世代代民歌的鹰嘴界。
但到了90年代,因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改革开放),加上管理不善,很多人跑到外面打工。到了年,95%的茶园都荒芜了,车间变牛栏,茶园成草地。
想好了脱贫的路子,粟老就经常跑到鹰嘴界茶场进行考察,研究品种、布局、种植技术……
年,年满60的粟老退休了,不甘清闲的他想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茶场的重建中。
“你都60了,还折腾什么啊,就在家安享晚年吧。”很多人这样劝他。
“褚时健75岁种的橙子,跟他比,我还是小年轻呢。更何况这片茶场我都研究10多年了,有经验!”“等村民都脱贫了,我就不干了,把茶场还给他们,到时候我就喝喝茶下下棋。”粟老这样回答。
粟老(右1)
叫上几个退休的老同事,粟老就开启了茶场的重振之旅。“当时的茶场,水、路、电都不通,茶园老化荒芜,6个人一起上山,2个人看不到茶场的希望便离开了,就我姐夫(粟总)和其他3个人留了下来。”朱总告诉小分队。
随后,粟老几个人就筹措经费,带领村民开垦、拓荒、修路,解决了茶场的“三通”问题(通水、通路、通电)。被粟老的精神感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到家乡,为粟老加油助力(朱总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在珠三角工作。)
这一年,他们承包了亩废弃的茶场,成立了湖南会同宝田茶叶有限公司。
在生产经营宝田茶叶的过程中,粟老还认准一条基本原则,即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种植,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只使用桐油枯,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以保证有机茶整个生产过程中天然无污染。
粟老带领大家在空白的茶场基地上种菜、养猪,实现自给自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发展,湖南会同宝田茶叶有限公司茶场已经达到了亩,“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达到00亩,把另外4个村的茶场也整合过来。这样,村民就可以一边收土地租金,一边在茶场工作、领取工资了,收入自然就会增加了。以前,村民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是0元,现在都达到00元了!”
“我们还注册了“鹰嘴界”商标,拥有春毫、毛尖、鹰舌王三大系列有机茶,目前都销往欧洲及美国各地了!”朱总边泡茶边对小分队说。
春毫
鹰舌王
不知不觉,一天时间就过去了,直到下午6点,小分队都没能等到从市区开会回来的粟老,只得遗憾地离开了。
“看到村民踏踏实实干事业,为了保护茶叶而常年驻扎在山上,我们就知道粟老的激励作用有多大了。他的精神不光激励了村民,还感染了我们。60岁的退休老人都可以从零开始、干出这么大的事业,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这是小分队第一次发出这么多的感慨。小分队及小编都相信,在朴实心愿的指引下,粟老一定会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