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ldquo话rdquo异

  大同小异求同化(话)异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两岸常用语词的不同用法柳丁?橙子?

哎,老妈,我的陆生朋友来我们家作客了。

好啊,快来快来,恰好我刚切了柳丁,一起吃。

柳丁?柳丁是什么?我在大陆好像没听说过啊。

呀!不对,这不就是大陆通常所说的橙子吗?

真的吗?可是为什么两者的叫法相差这么远?

首先得说明,两者的叫法其实相差得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台湾据说的“柳丁”,其实是一种甜橙,应写成“柳橙”,在大陆许多地方也有这样的称呼。而这个“柳”字,一般被认为是“纽扣”的“纽”字的变异,指的是橙子顶部果皮上类似纽扣的圆形印环疤痕。

那纽就是纽,怎么又变成了柳?

元代赵彦晖《点绛唇》“剪青丝半纽”,但这个“纽”的正式写法其实是绞丝旁的“绺”,虽不是本字,但却说明“纽”可以读成liu。

也就是说,柳橙的说法其实来源于纽橙,那么,就和全世界大多数华人一起叫柳橙好了,可这个“丁”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是台湾地区的特殊性了。

据考证,目前世界各国栽培的甜橙大都源自我国南方,广东或福建,早在公元前八到五世纪就有橘柚的记载,比如《尚書》《呂氏春秋》《史記》。

而“橙”字的出现则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虛赋》:“黃甘橙楱,枇杷橪柿”。

传到台湾地区据说是到了清朝,那时还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推行皇民化教育,语言杂糅混乱,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叫,就看文字,据说,当时写的就是“柳橙”,由于繁体字“橙”和“灯”相似,闽南话中“灯”就读成“丁”,所以,有人就把它读成柳丁。

“灯”的繁体字

还有的人虽然分清了灯和橙,但不认得橙字,就看韵母文读,照着字的一半读“登”字,也还是读成了“丁”,再加上中国古文“登”字本身有进献、增加和成熟丰收的意思。

比如五谷丰登。

对的,有好彩头的意思,所以,将错就错,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叫做柳丁了。

原来,柳丁这个词有很浓的中国古早味呀!

音频:张铮张玥熊烨编辑:夏蕾编审:朱乐投稿邮箱:hxzsvos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asongcate.com/czjg/9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