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不是吧桔子还分公母母的才好吃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又到了吃橙子、橘子的季节!
传言“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吃”,事实真的如此吗?真能用简单的方法挑到好吃的水果?
传言:橙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
传言说,橙子、橘子、梨等水果都分公母。以橙子为例,母的“肚脐”明显,有个圆圈,肚脐很大;公的“肚脐”只是一个深色的小点。公水果皮厚、味道淡、水分少;母水果皮薄、味甜、水分足。
实验求真:“公母”水果哪个甜?
水果到底分不分公母?所谓区分公母的水果口感有什么差别?到底哪种更甜呢?口感更好呢?
体验者分别从北京一家家乐福超市和街边的一家小水果超市购买了4种水果:橙子、丑橘、叶橘、香梨,用糖度仪检测一下它们的糖度,看看哪种水果好吃。
样品准备
第一组:在街边的一家小水果超市里,女店主说,柑橘类水果是分公母的,“母的就是好吃,甜,水分大”。她热情地帮我们挑选了公母不同的橙子、丑橘和小叶橘。
在一家家乐福超市,对于水果是否有公母、母的是不是更好吃的问题,一位店员表示“不知道,没听说过。”
体验者实在分不出“公母”,在水果店主的帮助下,并按照网传特征,我们选择了所谓的公母的橙子、丑橘、叶橘:
“母”水果,脐部较大,有个圆圈;
“公”水果,脐部很小,或只有一个深色小点。
我们将检测它们的糖度,观察它们的区别,品尝口感。
第二组:库尔勒香梨
选择形态区别较明显的两种样品:一种是底部突出,一种是底部凹陷。
检测结果
1.橙子、丑柑、小叶橘“公母”甜度差别不大
检测结果显示,果脐部特征不同的橙子、丑橘、叶橘,甜度相差不大。
“公母”橙子切开表现及糖度检测结果
“公母”丑柑切开表现及糖度检测结果
“公母”小叶橘切开表现及糖度检测结果
品尝的结果是,无论果脐大小,水分相差不大。果皮的蒲厚与果脐大小关系不绝对。
2.糖度的高低及口感,与水果脐部形态无关
同种水果之间,糖度越高则口感越甜,也越好吃;
不同种的水果对比,口感和糖度并不成正比。比如此次检测的6种水果样品中,糖度最高的橙子,吃起来口感还不如糖度略差的丑柑。这是因为,水果中除了含糖,还含有其它芳香类成分和酸性成分,不同水果含有的酸性成分不一样,有些水果即使糖度高,但因为酸性成分影响,可能口感上还是偏酸。
从糖度检测、口感体验来看,凭“公母”判断水果是否好吃,实在不靠谱。
3.脐部凹陷的库尔勒香梨糖度大、水分足
检测结果显示,脐部突出的两个香梨样品,糖度均低于脐部凹陷的两个样品。
从两组样品的截面可以看出,脐部突出的两个样品,果核较大;脐部凹陷的两个样品,果核较小。品尝感觉,脐部凹陷的香梨,吃起来更甜,可食用部分更多。
专家观点
1.水果根本不存在公母之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蔬研究所研究员郭继英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果分公母”其实只是对水果外形的形象比喻,属于一种经验性的主观判断。在生物学界,水果根本不存在公母之说。
2.橙子、橘子口感与脐部形态无关
看来,“水果分公母”不靠谱。那么,橙子、橘子的口感,是否与脐部形态有关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学博士顾有容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果实顶部的“脐”,其实是脱落的花柱在果实上留下的“疤痕”,大多数是点状的。这些疤痕通常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残迹,由于果实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比较慢,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而且,不同果实该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差别很大,在不同果实中脐部的大小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划分公母,也没有证据表明脐部发育与橘子口感有关。
脐橙的“肚脐”和橘子成因不同,是由于基因突变,“脐部”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副果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此得名。用“肚脐”形状判断脐橙的味道也是不靠谱。
3.只有库尔勒香梨能看脐部挑选
橙子、橘子看脐部挑选不靠谱,那香梨呢,是不是脐大窝深的香梨就更好吃呢?
顾有容博士表示,梨的果实是一种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围子房的筒状花萼发育而来。一般情况下,萼筒组织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
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成熟后果实容易不整齐而有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
本次检测也发现,脐部凹陷的“脱萼果”香梨,糖度更高,核小水分足,吃起来口感更好。
看来,只有在挑选库尔勒香梨时,可以通过选择脐部凹陷的“脱萼果”判断优劣,才是靠谱窍门。
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好文!必须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